【上海電台】中藥現代化的拓荒者王逸平 :與病魔抗爭一生 研發新藥惠及1500多萬患者
作為我國中藥現代化研究的典範 ,用於治療冠心病 、心絞痛等疾病的創新中藥——丹參多酚酸鹽粉針劑自投入臨床應用以來 ,已造福1500多萬名病患 。而參與這一藥物的領銜研發者 、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王逸平 ,在與疾病抗爭25年之後 ,倒在自己熱愛的科研崗位上 ,年僅55歲 。做出「臨床醫生首選的新藥」是他孜孜以求的夢想 ,如今 ,這一夢想正激勵着更多人奮鬥在新藥研發道路上 。請聽本台記者李雪梅發來的報道 :
丹參入藥在《本草綱目》等醫藥文獻早有記載 ,但它的有效成分一直是個謎 。1994年 ,當時還是博士生的上海藥物所研究員宣利江找到王逸平 :
【因為我剛好是在研究丹參當中的一些化學成分 ,我需要知道它裏面的活性的價值 。在這個過程當中 ,我們發現了一些前人沒有認識到的一些丹參當中的一些活性成分 ,那麼在這基礎上開始了丹參多酚酸鹽這個藥的研製…】
新藥研發漫長難熬 :從數萬個化合物中篩選出候選 ,優化過程中又要合成成百上千的化合物 ,能夠推向臨床的 ,不足一成 。在宣利江的印象里 ,在新藥研製的路上 ,王逸平就是個「藥痴」 :
【為了驗證新藥的藥效特徵 ,他可以不斷地重複試驗 ,直到確認無誤了才走出下一步 。當得到一個陽性結果時 ,並不急於下結論 ,直到獲得了支持這個結果的完整個證據鏈後才確認 。作為一個藥物研究人員 ,他期待研製出全世界臨床醫生首選的新藥 。】
13年的艱苦攻關後 ,丹參多酚酸鹽粉針劑成功上市 ,並在全國5000多家醫院臨床應用 ,累計銷售額突破200億 。臨床研究合作者 、徐匯區中心醫院中心實驗室主任李水軍感慨 ,該藥不愧為 「中藥現代化的典範」 :
【我們醫院在2006年進了這個藥 ,這個藥當時在臨床上一引用 ,就出現了《我不是藥神》類似的一藥難求的緊俏狀況 。至今在我院臨床已經累計使用308529支 ,近15萬冠心病 、心絞痛患者受益】
一位藥學家一生能研發出一個新藥就相當了不起 ,但王逸平的新藥夢遠不止此 。他主持的抗心律失常一類新藥「硫酸舒欣啶」的藥理學研究 ,一做就是20年 。目前 ,該藥物獲得多國發明專利授權 ,已完成Ⅱ期臨床試驗 。
靚眼成果的背後 ,很少有人知道 ,王逸平30歲時就已患上克羅恩病 ,切除了1米多小腸 。這是種目前無法治癒的病 ,只能靠藥物控制 ,發作時腹部劇痛 、便血甚至暈倒 。學醫出身的他心裏明白 ,當藥物漸漸失去療效 ,就只有不斷加大劑量和使用止痛針來稍稍緩解 。上海藥物所黨委副書記厲駿說 ,意識到疾病留給他的時間越來越短 ,王逸平更加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
【今年3月底的時候 ,王逸平跟我說 ,他的病復發的間隔時間越來越短 ,用激素類的藥物幾乎沒有辦法控制 ,我勸他馬上改用生物製劑作為最後的治療方案 。他說不行 ,因為一旦改用生物製劑產生耐藥的話 ,那就沒有其它的辦法了 ,所以他選擇加倍量地服用激素類藥物 ,以便爭取更多的時間來完成他正在研發的兩個新藥】
然而 ,4月11日 ,在與疾病抗爭25年之後 ,在女兒畢業典禮前夕 ,王逸平倒在了自己辦公室的沙發上 ,面前是一支解痙止痛針 。
而此時 ,他和同事們已在丹參多酚酸鹽由粉針劑向口服製劑的攻堅路上看到了曙光 。課題組博士研究生李惠惠說 ,完成老師的未竟事業 ,在科研路上繼續保有一份初心 ,就是最好的紀念 。
【就像王老師常說的 ,選擇了新藥研究就是選擇了科學長跑 。新藥研發 ,失敗總是比成功多 ,遇到挫折的時候 ,我可以以滿滿的信心再戰一個回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