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要做出全球醫生首選的處方藥

  傑出藥理學家王逸平倒在了崗位上 ,他未竟的夢想是———

  要做出全球醫生首選的處方藥

2016年9月5日 ,王逸平在赴荷蘭出席丹參多酚酸鹽歐盟註冊諮詢會途中

  ■本報首席記者 許琦敏

  這個春天 ,一位新藥研發的奇才離我們而去 ,帶着他「做出全球醫生首選的處方藥」的未竟夢想 。

  一輩子能做成一個新藥 ,是新藥研發者一生的榮耀 。而他卻早在40歲剛出頭時 ,就做成丹參多酚酸鹽粉針劑 ,如今每天都有近十萬患者因此受益 。

  「再有十年時間 ,我還想做出兩個新藥 !」他對新藥研發的判斷 ,有着異乎常人的敏銳直覺 。可他也知道天不假年———與不治之症克羅恩病抗爭25年 ,他爭分奪秒想跑贏病魔 。

  就在正當盛年的55歲 ,就在人間四月天的一個晚上 ,他被發現倒在了辦公室的沙發上 。「我有點不舒服 ,在沙發上靠一靠就好」是同事 、家人常聽到的一句話 。然而 ,這一次 ,他沒有再好起來 。

  他的離開 ,使許多同行合作者頓感「失去了方向」 。他就是著名藥理學家 、全國勞動模範 、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研究員王逸平 。日前 ,有700多人從全國各地趕來 ,悼念這位才華橫溢 ,又無私助人的良師益友 。

  地中海邊的約定

  「如果一個藥 ,全球醫生在開處方時都會第一想到它 ,那就是我理想中最成功的藥 。希望此生能做成這樣一個藥 。」

  八年前的一個傍晚 ,在法國尼斯地中海邊一家酒店房間的陽台上 ,王逸平這樣對同行的藥物所研究員沈建華說 。當時 ,王逸平領銜藥理研究的創新中藥丹參多酚酸鹽已經於2006年上市 ,當時 ,王逸平43歲 ,這一藥品銷售量連年以100%的速度增長 ,迄今已在全國5000多家醫院臨床應用 ,1500多萬患者受益 ,累計銷售額突破200億元 ,成為我國中藥現代化研究的典範 。

  王逸平一直說 ,新藥研發從來沒有「孤膽英雄」 。他就是其中最關鍵的一環 。新藥研發 ,從發現「新藥苗子」化合物開始 ,他所從事的藥理研究 ,就是搞清藥物的作用機理 ,這在藥物後續升級中 ,也是指路明燈 。

  然而 ,做成一個每天惠及近十萬病人的好藥 ,在王逸平看來也已屬過去 ,那些隨之而來的各級獎項證書 ,他也隨手塞進書櫃的最底層 。他要追求的是「全球醫生首選的處方藥」 。

  怎樣的藥配得起這樣的稱呼?用途不斷有新發現的阿司匹林 、治療糖尿病的二甲雙胍 、抗瘧神藥青蒿素———自現代藥物出現 ,這樣的藥物不過幾十種 。

  「這樣的話 ,別人說出來 ,我會認為是誇海口 ,但王逸平這樣說 ,我相信 !」藥物所研究員宣利江說 ,王逸平對藥物分子有特別的敏銳 ,如果他說放棄那幾乎一定沒戲 。

  「他離開了 ,我的科研也失去了『另一半』」

  王逸平篤信 :「做新藥 ,只要有一絲希望 ,就要堅持下去」「做新藥 ,放棄比堅持更難」 。這兩句話 ,完整體現了他對做新藥的辯證而深刻的理解 。

  他長期從事心血管藥物的藥理作用機制研究以及心血管藥物研發 ,先後承擔了國家「重大新藥創製」科技重大專項 、科技部「創新藥物和中藥現代化」專項 、科技部863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等科研項目的研究任務 。

  不僅如此 ,王逸平還領導團隊構建了包括心血管疾病治療藥物先導化合物篩選 、候選新藥臨床前藥效學評價 、藥物作用機制研究等完整的心血管藥物研發平台體系 ,為全國藥物研發企業完成了五十多個新藥項目的臨床前藥效學評價 ,為企業的科技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

  他和82歲的老所長白東魯一起研發抗心律失常新藥硫酸舒欣啶 ,一做就是20年 。這是種複合型的離子通道阻滯劑 ,可使藥物發揮更安全 、高效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並已獲中國 、美國 、英國 、法國 、德國等國家的發明專利授權 。「月底就要去北京國家新藥評審中心做匯報 ,可他卻走了 !」白東魯說 ,20年努力已曙光在望 ,王逸平卻見不到成功一刻了 。「他離開了 ,我的科研也失去了『另一半』 ,心裏空落落的 。」宣利江說 。

  40多歲便獲「王逸老」尊稱

  「王逸老」是王逸平在所里獨有的尊稱 。在藥物所 ,能夠被尊稱「某老」的 ,都是在新藥研發上碩果纍纍 ,又德高望重的耆宿 。王逸平曾因出色工作 ,以碩士學位晉升副研究員 ,31歲就成為所里最年輕的課題組長 ,做成新藥時才42歲 ,於是藥物所原所長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就送了他「王逸老」的稱呼 。

  身為藥物所黨委委員 、藥理黨總支書記 ,王逸平在人前永遠笑聲爽朗 ,是聚會聊天時最受歡迎的人之一 。可很少有人知道 ,瘦削的他常年體重只有百斤左右 ,而且時常拉肚子 、便血———從30歲查出腸道不治之症克羅恩病 ,他與病魔爭鬥了整整25年 。

  在王逸平的遺物中 ,有一本工作手冊 ,上面詳細記錄了多年的病情發展 。「2009年 ,對我是個特殊年份 。今年初 ,我的克羅恩病又嚴重起來 ,開始影響工作和生活 。」頭暈氣急 、腹瀉 、肉眼血尿 、便血等字眼比比皆是 。

  可是 ,就連女兒王禹辰也從來不知道爸爸承受了那麼多病痛 ,因為王逸平總是說「靠一靠就好」「躺一天就好了」 。

  「他總是自己給自己看病 ,連針也自己打 。」他的妻子方潔最後悔的 ,就是沒有堅持阻止他給自己看病 。

  藥物所黨委副書記厲駿告訴記者 ,今年年初 ,王逸平感覺自己的病情持續加重 ,激素治療已經失效 ,但他還不想換用生物製劑 ,因為那是最後一道屏障 ,「他是想再多爭取一些時間 ,能把手頭的兩個新藥做完 。」

  心愿未竟 ,可同事 、朋友們卻不願說「在天堂里繼續出新藥」 ,因為他已經太辛苦 。這一次 ,希望他好好休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