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新民隨筆 :你若尚在場
文/董純蕾
若是藥學泰斗嵇汝運先生尚健在 ,今天該是他的百歲生日 。可以想見 ,人們會自發地從世界各地而來 ,為嵇先生慶祝生日 ,和他說說話 。這位一輩子客客氣氣 、儒雅謙遜的大科學家 、大教育家駕鶴西去已近八年 ,卻仿佛從未離開 。
這個月上旬 ,嵇汝運先生誕辰100周年學術研討會上 ,人們便是從四面八方而來 ,有家人 、老同事 、嫡系學生 ,更有自稱嵇先生「門外弟子」「徒子徒孫」的晚輩後生 ,哪怕打着「飛的」而來 ,匆匆幾小時又要趕赴下一程 ,也一定要來 。
出生於國民平均壽命只有三十來歲的那箇舊時代 ,自幼便矢志要用良藥普治國人頑疾 ,在竹籬黃泥的簡易房和人心惶惶的防空洞中刻苦學習完成大學本科學業 ,考取「庚子賠款」獎學金赴英留學卻在事業漸入佳境時繞開各種暗障毅然歸來 ,嵇汝運先生的人生有寫不完的故事 ,今日讀來仍教人動容 。我印象最深的 ,是嵇先生的夫人 、同為藥物學家的李曉玉研究員的一段回憶 。「老嵇2007年1月突發腦出血 ,直到2010年5月15日辭世 ,在華東醫院住了40個月又4天 。這段日子 ,他有時清醒有時昏迷 。但凡清醒的時候 ,他幾次三番同我講 ,想回到藥物所的辦公室 ,在那裏支一張小床就好 。那樣 ,他就可以邊治病邊看書了 。」
於是 ,除了論文之外 ,他還發表了眾多綜述 ,展望與分析藥物科學研究的方向與前景 。而正是這些文章 ,曾讓多少年輕人 ,在迷茫中尋到了燈塔 。
於是 ,嵇先生領銜創製了很多藥 ,就像他年幼時希冀的那樣 。在這張長長的「作品單」上 ,抗瘧疾藥物蒿甲醚曾被作為國禮贈予巴西 ,二巰基丁二酸鈉是我國唯一被外國製藥企業仿製的藥 。
於是 ,嵇先生將很多人領進了新藥設計的「快速路」 ,開拓了未曾想過的科學領域 。
這個春天 ,中國的科技創新環境與嵇汝運學成歸來那年已今非昔比 ,在科學領域前沿探索的腳步已舉世公認;在他的家鄉——上海 ,他工作了大半輩子的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迎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期· ,其所在的張江正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 。這個春天 ,我們再度緬懷先生時 ,有了更多可以告慰先生的好消息 。這個春天 ,有句歌詞大概可以送給遠去的嵇汝運先生 :春天該很好 ,你若尚在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