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報】中藥標準應由中國制訂——中科院上海藥物所果德安教授開啟破冰之旅

  記者 王嘉露 /攝影 貢俊祺

    中藥要為世界接受 ,必須用現代科技給出科學證據 。由中科院上海藥物所果德安教授領銜制訂的《國際化導向的中藥整體質量標準體系創建與應用》項目完成了第一個制訂美國和歐洲藥典的中藥標準 ,初步實現了「中藥標準主導國際標準制訂」戰略目標 。該項目於昨日獲得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 

  中藥的質量標準研究並不僅限於化學成分分析 ,而應該是中藥化學 、分析化學 、藥理學 、生物學等相結合的多學科交叉研究 。果德安提出了貫穿「化學分析-體內代謝-生物機制」的中藥複雜體系系統分析方法學體系 ,開展了10多年的實踐探索 ,並提出了「深入研究 ,淺出標準」構建中藥現代質量標準的基本理念 。 

  果德安舉了個例子 :市面上有些三七粉摻假 ,一種是混入其他便宜藥材或摻雜物 ,另一種「同株參假」則更難檢測 ,不法分子用同一株三七的地上部分摻入地下部分 ,若只是幾種成分的含量檢測則完全能符合標準 。果德安則採用現代光譜和質譜技術以及指紋圖譜技術 ,分析確定了其中大部分物質組成 ,並對圖像進行「輪廓對比」 ,使產品成分「看得清」 ,做到從藥材到成品均有嚴格的質量控制 ,保證了產品質量 。  

  果德安說 :「要實現『中藥標準主導國際標準制訂』的戰略目標 ,與相關國際方面要在中藥國際標準的制定理念上達成共識 ,開展戰略協作至關重要」 。此前 ,歐美的專家與藥品監管部門對中醫藥的認識與了解比較粗淺 ,缺乏相關的傳統知識和概念 ,也沒有用藥經驗 ,因此在制訂相關法規和質量標準專論時會遇到很多困難與問題 。 

  為此 ,果德安多次往返美國和歐洲 ,與之建立了長期的合作機制 ,他也被遴選為美國藥典委員會草藥專家委員會副主席 ,每年一次的中美藥典論壇成為雙方在中藥標準研究上搭建的橋樑 ,兩國藥典的研究理念逐漸達成共識 。 

  目前 ,果德安以研究團隊為主要力量建成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藥質量標準研究平台 ,成功組建「中藥標準化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正在以此為平台通過國家專項資金和自籌資金共3.3億元建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和固定場所的國家中藥質量檢測中心(第三方中藥質量檢測技術平台) ,健全中藥標準化技術服務體系 ,形成中藥標準化建設長效機制 ,全面推動中藥產品質量的提升 。國家中藥質量檢測中心將是拓荒者們即將書寫的下一個破冰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