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丸散膏丹 中國科學家可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三七粉俗稱「血管清道夫」 ,又能降糖降血脂 。可是 ,你買回家的三七粉是來自30頭的三七還是60頭的?其原料是三七的莖 、葉 ,還是最有效的根部?俗話說 :丸散膏丹 ,神仙難辨 !不過 ,中藥領域的這一「千古難題」 ,正在被今天上午揭曉的一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所破解 。來自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果德安科研團隊的「國際化導向的中藥整體質量標準體系創建與應用」 ,不僅「火眼金睛」看穿中藥複方中每一味方藥的真假好壞 ,更建立了系列被中國藥典和國際主流藥典採納的中藥質量標準及相關指導原則 ,開闢了我國學者制定《美國藥典》和《歐洲藥典》中藥標準的先河 ,為中藥標準國際化作出了開拓性貢獻 。
在果德安看來 ,中藥複方和西藥的單一成分完全不同 ,中藥的質量標準研究就不能僅僅局限於對單一物質的化學成分分析 。他首先提出「深入研究 ,淺出標準」構建中藥現代質量標準的基本理念——「深入研究」中藥複雜體系的藥效物質基礎 ,體內代謝過程以及藥效作用等 ,「淺出標準」地制定簡便 、可行適用的中藥質量控制標準 。
在此基礎上 ,判斷每一味中藥材以及複方中的每一個中藥成分 ,要從「大處着眼」——整體控制 ,而不是像以往那樣「小處着手」——緊盯每一味中藥材的化學成分 。以三七粉為例 ,以往只看「三七皂苷」的含量是否達標 。但是 ,不同品種規格的三七 ,以及三七的根莖葉都含有「三七皂苷」 ,以次充好 ,以三七地上部分冒充地下部分的「假三七粉」 ,在市場渾水摸魚 ,卻難辨真假 。「實際上 ,不同部位的三七以及三七相似中藥如人參和西洋參 ,其內部各成分組合出的組分『波形』是完全不同的 ,我們據此構建一整套指紋圖譜 、特徵圖譜等 ,通過整體對比 ,就能準確判斷中藥成分的真假 、優劣 。」果德安告訴記者 。
中藥以及草藥質量標準已不再是國外科學家一統天下 ,中國科學家已開始掌握話語權——丹參 、三七 、靈芝等7種中藥的藥材 、粉末 、提取物等26個標準首次被美國藥典收錄;鈎藤 、桔梗等中藥標準進入歐洲藥典 。
中國人不僅要引領中藥的標準 ,更要用好 、用足中藥標準 ,讓百姓吃上放心有效的中藥材 。如今 ,果德安正在帶領團隊完成中藥質量標準化的「第三部曲」——從基礎理論 、技術方法 ,最終走向市場應用 。去年 ,國家發改委在上藥所設立國家中藥質量檢測南方中心暨第三方中藥質量檢測技術平台 ,項目總投資為3億元,「等到建成後 ,種子種苗 、中藥材 、中藥飲片 、中成藥等品種是否合格 ,有沒有摻假 ,優良等級 ,都能在此一一鑑定 。」
本報記者 馬亞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