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民廣播電台】行進中國 精彩故事 申城先鋒在專題報道——上海藥物所中藥現代化團隊

【行進中國 精彩故事 申城先鋒在】專題報道

上海藥物所中藥現代化團隊

  以下為播出內容 :長久以來 ,中藥標準化的缺失 ,被認為是其難以走出國門的主要瓶頸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中藥現代化研究團隊經過近20年的攻關 ,創建了符合中藥特點的「中藥整體質量標準體系」 ,並應用在中國藥典 、美國藥典 、歐洲藥典 ,實現了中藥標準在國際主流藥典的破冰之旅;與此同時 ,團隊從傳統中藥 、古方驗方中獲取靈感 ,研發出一批「說得清 ,道得明」的現代中藥 。請聽本台記者李雪梅發來的報道 :

  4年前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 ,位於美國馬利蘭州的美國藥典委員會會議室傳出一陣熱烈的掌聲 ,藥物所上海中藥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果德安研究員提交的丹參藥材標準以全票通過終審 ,成為由中國學者制訂的 、第一個進入美國藥典的中藥標準 。4年後 ,坐在位於張江的藥物所辦公室里 ,果德安對當年開啟「破冰之旅」感慨萬千 :

  【果德安】 :美國藥典是全球140個國家在用美國藥典 ,可見它的影響力和可信度 。從08年開始 ,我們開始進軍美國藥典 ,第一個螃蟹是不好吃的 ,不知道從哪兒開始吃 ,我第一個開始做丹參 ,大約是10年交給它 ,最後12年才上去 ,前後經過了4年時間 。

  儘管對丹參這味傳統中藥已有很深入的基礎研究結果 ,但如何按照美國藥典的標準和理念講中藥自己的話語呢?中心副主任吳婉瑩研究員說 ,丹參的攻尖之旅 ,就是從吃透那本磚頭厚的美國藥典技術指南開始 :

  【吳婉瑩】 :這本書已經翻得很舊很舊了 ,當時果老師帶着我們一起啃這本書 ,那裏說到「一測多評」時 ,都記不住這個詞 ,特別陌生 ,可以說一點一點地 ,不斷討論交流 ,把第一個標準做出來 。通過團隊的努力 ,逐步獲得了認可 。

  在丹參之後 ,靈芝 、三七等9種中藥標準被美國藥典收錄 。在美國藥典的成功拓荒之後 ,果德安團隊又陸續完成了鈎藤 、桔梗等十多個歐洲藥典的中藥質量標準 。

  「出標準」是中藥現代化研究團隊的一大目標 ,而「出新藥」則是團隊的另一重要使命 。以經典中藥複方為線索 ,黃成鋼研究員在治療糖尿病的現代複方新藥研究上 ,已經取得重要進展 :

  【黃成鋼】 :從金代 ,就是距離現在有800多年歷史的古籍中檢索到一個方子 ,但是裏面什麼成分有效 ,為什麼有效沒有人研究過 ,我們拿來後就把它的成分搞清楚 ,口服到體內以後產生什麼代謝產物 ,我們都搞清楚 ,到現在只用兩種成分配伍以後的藥效降血糖的效果要比單一的成分明顯藥效增強 ,而且劑量減少 。

  目前 ,在全球中成藥年銷售額300億美元的市場份額中 ,我國只佔5%左右 。而中藥在海外大多以健康食品的身份註冊 。面對如此尷尬局面 ,果德安正帶領團隊繼續前行 ,希望擁有獨特優勢的中醫藥在世界醫藥市場中佔得一席之地 :

  【果德安】 :丹參多酚酸鹽這個藥安全 、有效 ,說得清 ,道得明 ,是典型的現代中藥 。目前做的是把它國際化 ,現在在荷蘭已經提交了第一步的審請 ,準備7月份去參加詢辯 。中藥是我們祖宗幾千年留下來的 ,我們一定要佔領這塊陣地 。用現代科學技術去挖掘裏面的寶藏 ,把它發展成說得清 ,道得明 ,講得出道理的新藥 ,這是我們最主要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