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報】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 ,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 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獲諾獎 李克強致信祝賀 :屠呦呦獲諾獎是中國科技繁榮進步的體現

  新華社北京105日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日致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對中國著名藥學家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表示祝賀 。 

  李克強在賀信中說 ,長期以來 ,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包括醫學研究人員默默耕耘 、無私奉獻 、團結協作 、勇攀高峰 ,取得許多高水平成果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是中國科技繁榮進步的體現 ,是中醫藥對人類健康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體現 ,充分展現了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 。希望廣大科研人員認真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積極推進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 ,瞄準科技前沿 ,奮力攻克難題 ,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委託中國科協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負責同志5日晚看望屠呦呦並表示祝賀 。 

  本報訊(首席記者 徐瑞哲)瑞典卡羅琳醫學院5日在斯德哥爾摩宣佈 ,將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 ,以及另外兩名科學家威廉·坎貝爾和大村智 ,表彰他們在寄生蟲疾病治療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值得一提的是 ,屠呦呦分享了這份諾獎的一半 ,「以表彰她對治療瘧疾新藥的發現」 。 

  這是中國科學家因為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 ,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 ,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 。 

  「這是自然科學領域我們國家第一座諾獎啊 !」「這屬於中國科學 『集體榮譽』 。」昨晚 ,眾多得知2015年諾貝爾獎消息的國內科學家都為之興奮 。 

  「青蒿素」拿下諾獎也離不開中國上海 。中科院院士 、市科協主席 、藥物化學家陳凱先向本報記者表示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 ,屠呦呦最早提出並嘗試從青蒿中提取化合物用於抗瘧疾 ,這種青蒿素最初在臨床試驗中表現不盡理想 。 下轉◆4

   (上接第1版)後來經過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對青蒿素化學結構進行確定 ,又經過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對青蒿素結構進行改造 ,直至80年代才發展出蒿甲醚等3種抗瘧藥物 ,被世界衛生組織列入基本藥品目錄 。他認為 ,這是中國特色社會制度下多方多年聯合攻關取得的成就 ,也是一份國民光榮 。 

  與屠呦呦同為「523任務」的成員 ,上海藥物所研究員李英告訴記者 ,國家於1967523日正式啟動代號「523」的秘密科研 ,成立全國瘧疾防治藥物研究領導小組 ,由國家科委 、國防科工委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 、衛生部 、化工部 、中國科學院等六部門和單位組成 。記者了解到 ,除屠呦呦外 ,李英等20多名「523」主要科研人員上月底剛剛著成《青蒿素類抗瘧藥》一書 ,記錄了青蒿素類抗瘧藥的發明全過程及詳盡研究數據 ,所述與屠呦呦6年前獨立編著的《青蒿及青蒿素類藥物》有所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