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報】深化科技成果使用 、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試點激發創新活力 上藥所成果轉化「1年抵過5年」
本報訊(首席記者 徐瑞哲)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新政刺激下 ,一家有80多年歷史的院所成果轉化出現井噴式爆發 。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的成果轉讓合同金額 ,截至前三季度已達7億元 。而全所過去5年累計轉讓成果為13項 ,金額僅8億元 。「還有幾個項目在談 ,估計今年超過8個億沒有任何問題 ,從這個角度講1年干過了以前5年 。」副所長李佳研究員說 ,自己在做的項目算來也有七八個 ,可能很快進入臨床 。
國家層面 ,深化科技成果使用 、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試點正開展 。這項「三權改革」中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是首批試點的20家中央級事業單位之一 。地方層面上 ,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22條」意見落地 ,在此背景下 ,上海藥物所加大對科研團隊的激勵力度 ,允許將不低於70%的轉化收益歸屬團隊 。
儘管上海藥物所也曾有1個億的轉讓額 ,但「首付」往往也就500萬元到1000萬元 ,而今年出現了一個藥「一錘子」賣掉3000萬元的大事 。最近 ,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1.1類候選新藥「馬來酸蒿乙醚胺」獲得國家Ⅰ 、Ⅱ 、Ⅲ期臨床研究批件 ,正啟動臨床試驗 。這種青蒿素衍生物由左建平研究組與李英研究員歷時15年自主研發而成 ,「1.1類」則是我國5類新藥分類中「含金量」最高的 。據透露 ,根據「科技成果轉讓或許可他人實施 、作價入股對外投資 、科研人員自主創辦公司」的原則 ,科學家及其團隊已成立一家企業 ,約三成股權直接給到研究員 。
科研人員積極性極大調動 ,企業創新的活力魄力隨之迸發 。目前藥物所正與企業合作開發代號「971」的抗早老性痴呆候選新藥 ,已進入Ⅲ期臨床 ,具有良好成藥前景 。「我們轉給企業這個藥 ,光臨床Ⅲ期一年就要花2個多億 ,但企業已經嘗到甜頭 。」李佳表示 ,十年前獲得新藥證書的心血管疾病藥物「丹參多酚酸鹽」 ,去年銷售額達46億元 ,全國藥物銷售額排名第六 ,但當年成果轉讓時這家企業還不敢接盤 。現今 ,同樣這家企業還有能力併購藥物所另一家孵化企業 ,並計劃完成併購後於2018年上市 ,可能打造一個幾百億元市值規模的公司 。
除「971」外 ,上海藥物所現有近10個治療惡性腫瘤 、心腦血管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候選新藥進入臨床研究 ,形成了良好的在研新藥儲備 。根據中科院以上海藥物所為主體建設「藥物創新研究院」的方案 ,至2020年其新藥產出能力預期達到國際前30名製藥公司的研發水平 ,研製的原創新藥在國際市場有一定份額和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