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報】高校科研院所專家出席科學家月度座談會 為破解成果轉化難題建言
(本報記者 戴麗昕)促進科技成果有效轉化是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關鍵環節 。但科技成果轉化之難 ,已非一日 ,如何合力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來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一線專家日前在市科技黨委 、市科委舉辦的科學家月度座談會上發表了真知灼見 。
政府需加強環境建設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在過去5年的成果轉化額為8億元人民幣 ,轉化率不算高 。但僅今年 ,截至目前 ,藥物所的轉化額已經達到7億元人民幣 。「今年一定能超過8億元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副所長李佳自信地說 。僅從轉化額的角度來說 ,藥物所今年完成了以前5年的交易額 。去年底中科院上海藥物所成為第一批20家中央級事業單位科技成果使用 、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試點單位之一 。李佳認為 ,轉化率的提升是深度耕耘的事 ,而今天的結果是水到渠成 。他坦言 ,作為20家試點單位之一 ,有很多制度上的優越性 。
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孫真榮認為 ,科技成果轉化要把內部帶動起來 ,把外部集聚起來 。他認為 ,在市科委支持下建了很多公共服務平台 ,但政策上要更開放 ,為企業做好服務 。企業創新創業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做 ,剛起步的小企業就像做科研一樣 ,要保證其穩定性和持續性 。
改革機制為創業加分
為科研人員 、大學生在崗離崗創業提供一定的身份保障 ,明確界定各類成果轉移轉化中的收益行為與各類違法違紀行為之間的標準界限 ,減少科研人員和管理者們的後顧之憂 ,這些都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內容 。李佳認為 ,不是人人都適合創業 ,在科技成果轉化中不能一哄而上 。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副所長趙建龍曾經有過創業的經歷 。回想當初的創業 ,似乎讓他無能為力的事情更多些 。他說自己第一次創業 ,企業以研發為主 ,整整1年沒有銷售 ,企業處於虧損狀態 。年底時稅務局找到趙建龍 ,說他偷稅漏稅 。他十分不解 ,幾經周折和談話後 ,趙建龍只得接受罰款500元 。趙建龍說到現在自己也不理解沒有銷售的企業何來偷稅漏稅?但是作為創業者 ,他沒有更多的精力在500元錢上折騰 。還有一件事情讓他十分困惑 ,自己在寧波註冊的企業有技術入股500萬元 ,於是稅務局請他交齊500萬元的20%稅金 ,對於剛成立的中小企業 ,項目還沒上馬 ,100萬元的稅金實在是為人所難 。作為技術入股 ,企業其實是沒有任何資金注入的 ,於是他們又用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多方協商此事 。趙建龍建議 :「有些細節性的內容 ,一定要在政策中註明 ,這樣會為企業減少些無謂的麻煩 。」
市科委副主任陳杰表示 ,很多問題還有待於今後在實踐當中進一步探索 ,在一些新的經驗的基礎上 ,把工作進一步完善 。特別是在創新方面 ,政府部門之間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繼續推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