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晚報】「要做百姓吃得起的好藥」——訪中國工程院院士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原所長丁健
丁健院士(左)接受採訪
從上海抵達井岡山機場已是12月16日11時許 ,短暫休息後丁健決定前往位於井開區的普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部看看 ,畢竟院士工作站就設在那裏 。16時30分 ,在吉安賓館參加院士工作站的簽約儀式 ,將近40分鐘的儀式結束後 ,這位國內新藥物研究領域最具權威的學科帶頭人很熱情地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原所長 ,對吉安印象如何?為何會與我市的藥企共建院士工作站?對吉安發展醫藥產業又有哪些建議呢?
很向往來吉安 ,見面勝似聞名
丁健說 ,他對江西的情結非常深 。1969年 ,16歲的他剛剛初中畢業 ,作為知青下放到撫州市崇仁縣插隊 ,一直到1986年離開江西到國外留學 ,其中有6年在農村 ,8年在江西醫學院求學 、工作 ,中間有3年在外讀研究生 ,算起來在江西待了14年 。其實 ,他的妻子是大學時的同學 ,而且是江西人 。從一個不懂事的小孩到江西然後進入社會 ,丁健說是江西這塊紅土地撫育培養了他 ,因此自己是「半個江西人 」 。
由於工作比較忙的緣故 ,丁健說江西很多地方沒去過 ,但吉安是他非常嚮往的地方 。他說 ,在飛機上就看到很多十分漂亮充滿現代氣息的村落 ,下飛機後從井岡山機場到市中心城區的高速非常寬闊 ,兩邊的風景很美 。在城區轉了一圈 ,發現這裏既有現代化的新區 ,也保留了有濃郁廬陵風格的民居 、景觀 。
丁健還向記者透露了一個小秘密 :大學畢業後班裏有4個同學被分配在市中心人民醫院 ,至今有36年未見面 ,16日中午見到了其中兩名老同學 ,他非常高興 ,心情非常愉悅 。「到吉安後感覺真的是山清水秀 、人傑地靈 、風景獨好 ,印象非常好 。 」丁健說 。
很欣賞普正藥企理念 :做老百姓吃得起的好藥
作為工程院院士 ,丁健怎麼和我市藥企牽手共建院士工作站呢?他坦言 ,以前並不熟悉普正藥業 。幾個月前 ,吉安市有關領導 、市科協主席 、普正藥業負責人一行特地到上海拜訪他 ,當時普正藥業負責人提出了共建院士工作站的意向 ,但他沒有答應 。主要原因有兩點 :一是對普正藥業不夠了解;二是確實比較忙 ,怕抽不出時間 。
後來經過進一步了解 ,他對普正藥業的理念尤為讚賞 :致力於中國傳統的中草藥研究 ,造福老百姓 , 做老百姓吃得起的好藥 。丁健說 ,目前民族藥企的市場佔有率很小 ,絕大部分被國外的大藥企佔領 ,這對中國藥企而言是挑戰也是機遇 。普正藥業有這樣的決心和魄力 ,這感動了他 。同時 ,他也希望能為江西人民做一點事貢獻一點力量 。「企業要發展自主品牌必須加大科技投入 ,科研機構與企業合作對成果轉移轉化 ,提高企業本身的科技創新能力也是大有裨益 ,總之與普正藥業合作前景可期 。 」丁健說 。
吉安很適合做醫藥產業 ,當務之急是人才的引進和培養
醫藥產業是我市六大支柱產業之一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這一產業的培育和發展 。丁健院士長期從事藥物研究與技術創新開發工作 ,當記者問他對我市發展醫藥產業有什麼好的建議時 ,他很謙虛地說 :建議不敢 ,倒是可以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 」
丁健說 ,吉安紅古綠兼容並蓄 ,老百姓正在致富路上奔跑 ,良好的生態環境非常適合發展醫藥產業 。特別是中醫藥產業 ,其形成的產業鏈不僅能帶動農業 、養殖業發展 ,而且比較環保 。他認為 ,做大做強生物醫藥產業 ,需要領頭企業也要政府政策的支持 ,首先要找到好的切入點 ,比如普正藥業的中藥研發技術;其次要很好的戰略和理念 ,從而培養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在現階段人才戰略 、產研結合是比較可行的路子;再次 ,從長遠來看 ,政府在人才方面要加大力度創新機制體制 ,要有「不求為我所有 ,但求為我所用 」的理念;最後 ,對於產品定位以及轉移轉化方面需要更好的配套政策 ,使成果能順利轉化 。記者謝炳華文/圖
(原載於《吉安晚報》2014-12-18 第03版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