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形成血栓「幕後黑手」清晰曝光
形成血栓「幕後黑手」清晰曝光 滬科學家拍下高解像度「三維照片」相關新藥研發已開始
本報訊(記者 董純蕾)國際頂級學術雜誌《自然》(Nature) ,今天同時發表了兩篇上海科學家的研究論文 ,這是中國科研人員罕見地在頂級期刊「背靠背」發文 。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的趙強研究組之所以獲此殊榮 ,是因為其解析的嘌呤能受體及其拮抗劑與激動劑的三維結構 ,對打敗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血栓性疾病意義非凡 。
科研成果全球共享
這些高解像度的蛋白質「三維照片」 ,有助於找到療效更好 、毒副作用更低的新一代抗血栓藥物 。按國際慣例 ,課題組沒有為此申請知識產權保護 。從今天起 ,全世界的研究者都可以利用這些基礎研究成果研發新藥 。據悉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的相關新藥研究已經展開 。
統計數字顯示 ,血栓性疾病的致死率 ,占人類疾病死亡率的51%以上 。中風 、冠心病 、肺栓等都屬於血栓性疾病 。目前 ,我國血栓性疾病患者超過1000萬 ,發病率還在逐年遞增 。
嘌呤能受體(P2Y12R) ,被科學界認為是刺激血栓形成的重要「幕後黑手」 。阻斷它 ,便能防止血液凝固 ,減緩血栓形成;刺激它 ,則會促進血液凝固 ,加速血栓形成 。因此 ,以P2Y12R為靶點的藥物是研究熱點 。目前 ,P2Y12R阻斷劑類藥物的年銷售額可達數十億美元 。但由於遲遲未能給P2Y12R「拍」到清晰可辨的三維「照片」 ,對其結構知之甚少 ,此前研發的抗血栓藥物都存在一定的不足甚至副作用 ,如第二代藥物對1/3病人無效 ,第四代可能導致病人呼吸困難等 。
「全套照片」解像度高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的科研團隊 ,通過廣泛的國際合作 ,解析了包括P2Y12R及其拮抗劑與激動劑在內的全套蛋白質分子三維結構 ,解像度之高 ,可精確到比納米還小的長度單位「埃」 。據介紹 ,科學上的「拮抗劑」和「激動劑」是針對蛋白活性而言的 ,讓目標蛋白處於「基本態」 ,即令其基本喪失活性的 ,是拮抗劑;讓目標蛋白處於「激活態」 ,即提高其活性的 ,則是激動劑 。
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 、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Scripps) 、上海科技大學iHuman研究所和德國波恩大學等的科研人員 ,也參與了該項研究 。多國聯合的研究團隊獲得了很多令人興奮的 、未曾預料的發現 。波恩大學的穆勒教授展望說 ,P2Y受體家族有多位成員 ,職能各有不同 ,比如 ,有的與腫瘤轉移有關 ,因此其研究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
值得一提的是 ,P2Y12R是G蛋白偶聯受體的一種 。後者是人體內最大的蛋白質家族 ,相關研究已十次獲得諾貝爾獎 。上海藥物所是多個G偶聯蛋白受體結構研究成果的第一單位 。去年9月 ,該所吳蓓麗研究組成功解析與愛滋病毒感染相關的受體CCR5的高解像度三維結構 ,該項成果發表在另一國際頂級學術雜誌《科學》(Science)上 。據悉 ,後續研究進展順利 ,目前已獲得三四個比現有抗愛滋病藥物抗病毒活性更好的新藥候選化合物 。